回应。
“一个月?您刚才说一个月?”谈判团成员们纷纷皱起眉头,脸上写满了焦虑与担忧。
这意味着他们要承受德国陆军航空队长达一个月的轰炸,对英国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可杜鲁门对此却无动于衷,更何况,英国刚刚还试图算计他,他的心中没有一丝愧疚。
“首先,存在技术泄露的风险。尽管英国政府可能清正廉洁,但只要像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或维克斯这样的大型防务公司有窃取技术的风险,我就不能批准出口。”杜鲁门严肃地解释道。
“这是您个人的意见吗,杜鲁门部长?”另一位谈判团成员试探着问道。
“不是。”杜鲁门“啪”的一声,把许可文件重重地放在桌上。
文件下方有白宫的签名,还有海军部、陆军部、国务院、商务部、司法部以及国会军事相关常务委员会的签名。
为了拿到这份文件,杜鲁门耗费了诸多心思。
也正因如此,他绝不会轻易出口这项技术。
与德国签订技术协定那是特殊情况,毕竟德国提供了飞机技术和技术人员的原型,这才给予了他们特殊待遇。
“技术绝对不能出口。不过,我们会在美国制造并运输给你们。”杜鲁门再次强调。
“这太荒谬了!这样一来,德国陆军航空队就又多了一个月的时间!你们很清楚这期间英国本土会面临怎样的危险,为什么要这样做!”瞬间,英国大使似乎愤怒到了极点,忍不住大声发泄着不满。
可英国本土被轰炸一个月还是两个月,对杜鲁门来说毫无差别。
在他看来,英国本土即便变成一片火海,也无关紧要。
从他希望看到激烈消耗战的立场出发,战略轰炸造成的伤亡人数不过是小事一桩。
就算用齐柏林飞艇进行战略轰炸,与堑壕战中一天的伤亡人数相比,也少得多。
相反,战略轰炸就像是加速英国征兵的助推器。
从杜鲁门的角度看,英国本土遭受战略轰炸反而对他更有利。
实际上,他和德国人一样,都希望把英国人的力量削弱到极致。
“各位。”杜鲁门话锋一转,又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