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
“好的。”
情报局局长翻开别在腰间的报告,开始详细汇报。
“报告显示,克虏伯生产的野战炮、中型火炮以及炮弹数量,最近增加了四五倍。
为了增加产量,工厂生产线也在扩建。”这意味着克虏伯的营收在大幅增加。
克虏伯使用的钢铁,全部由德国结算银行旗下的钢铁公司生产,就连火炮所用的钢铁也是如此。
此外,德国结算银行还涉足金融领域,深度渗透到德国经济中,如同一只巨大的章鱼,紧紧缠绕着德国的经济命脉。
说白了,就是在吸血,从战争中获取巨额利益。
“这不是很正常吗?包围法国需要消耗大量的炮弹和火炮。”杜鲁门试探性地问道。
“并非如此。”情报局局长表情严肃起来,否定了杜鲁门的猜测。
“为包围法国准备的物资,生产线早已确定,甚至连额外生产的物资数量都已计算好。而且,就连巴黎保卫战以及巴黎周边所需的炮弹,军需司令部都逐一计算过。”
“……考虑得很周密啊。”杜鲁门不禁感叹道。
“是的,但扩建的工厂生产线与计划数量并不匹配。”情报局局长继续说道。
“会不会是巧合?”杜鲁门再次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但情报局局长严肃地否定了。
“绝对不是。至少德国军方,尤其是军需司令部的计算是绝对准确且完善的。
误差范围不可能这么大。”德国陆军的军需部门可是出了名的严谨,据说只有军校的优秀毕业生才会被选拔到军需部门。
他们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甚至有因为排火车时刻表累倒,被送去精神病院的传闻,可见其工作强度之高,夸张点说,简直就是一群强迫症患者的集合。
“那么这些物资都去哪儿了呢?”杜鲁门疑惑地问道。
“……能去的地方只有一个,不是吗?”情报局局长反问道。
“……”杜鲁门一时语塞。
正如情报局局长所说,克虏伯生产的炮弹,能运往的战场只有一个。
德国佬们,远比想象中缺乏耐心。
说不定这也是一种敏锐的直觉。施里芬想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