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社会性死亡,法国市民骨子里的抵抗意识让他们无所畏惧。
“据说巴黎市民组织了抵抗组织。”
“尽可能给予支持。他们在德军营地制造混乱,巴黎就会越来越安全。”
“是的,市民们非常积极。虽然混入了不少工会成员和布尔什维克者,让人有些担心,但现在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布尔什维克者、工会成员,这些名字听起来相当不妙,但此刻他们也无暇顾及。
这些人不也是巴黎市民,不也是法国的抵抗力量吗?
只要能抗击德军,就足够了。
“他们还自己取了名字。”
“名字?”
“是的。”
为了保卫巴黎,全身心投入抵抗组织的爱国志士们,为了非暴力斗争竭尽全力,为了法国不惜牺牲生命。
“他们自称‘抵抗运动(résistance)’。”
与原本的历史不同,施里芬计划引发的巴黎入侵,提前催生了“抵抗运动”的出现。
而且,在法国临时首都防卫司令部和法国支付银行的全力支持下,抵抗运动变得更加强大。
“……这名字还真是不吉利。”
>>>
柏林参谋部,施里芬总参谋长一声令下,参谋们紧急集合。
施里芬与内政部长一同走进会议室。
“内政部派了几名秘密警察到国外,要求他们定期汇报,每小时都有消息传来。你们德国军队也同样安插了人员,只不过我们是与外交部合作。”
这是杜鲁门的蝴蝶效应。
实际上,内政部与外交部合作开展对外情报工作,起因是德国时期活跃的杜鲁门。
柏林皇宫下达了加强对杜鲁门监视的密令,内政部警察局便与外交部一起,开始构建对其他国家的监视网络。
邻国法国自然在监视范围内。
如此构建的情报网络发挥了作用。
内政部长向随行的内政部职员点了点头。
“你来汇报一下。”
“是,目前德国第一军已进入巴黎西部,在巴黎第16区和第17区展开城市战,双方正在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