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美国随时有进行干涉的意愿。”
不过,这只是表明不会“率先”介入而已。
根据对门罗主义重新解读的罗斯福推论,一旦美国的权利受到侵犯,美国将毫不犹豫地对欧洲大陆施加影响力。
——别惹我们。
美国的信息很明确。
我们以第三方立场宣布中立,在遥远的大西洋彼岸,通过向你们出售物资来赚钱,你们别来招惹我们。
这是极其典型的资本主义思维,与美国建国以来的行事风格完全一致。
美国向来如此。
但美国再次宣布中立,却在欧洲大陆引发了轩然大波。
就像在欧洲大陆那岌岌可危的平衡木上点了一把火。
“美国宣称保持中立?”
最先迅速做出反应的是德国。
>>>
“我们宣战吧。”
柏林宫。
德国召开了第二次军事会议。
此时法国还未宣战,时间已经不多了。
德国陆海军的将领们大多参加了这次会议。
这既是讨论德国军队和德国未来走向的会议,也是决定20世纪走向的关键时刻。
“不能再犹豫了,犹豫只会成为阻碍。我认为我们的战争准备已经相当充分,各位意下如何?”
“我也这么认为。”
施里芬回应道。
思来想去,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机会了。
“说实话,宣战和开战不能混为一谈。宣战并不意味着战争会立刻打响。但宣战有一个好处。”
施里芬斩钉截铁地说。
“那就是可以打乱法国的节奏,将主导权掌握在德国手中。”
战争的节奏至关重要。
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时机,虽然防守方可以通过预测进攻来构建严密的防御,但一旦进攻方掌握了主导权,防守方就只能沦为待宰的羔羊。
施里芬是这么认为的。
“而且,我们的作战计划是以速度为关键的机动性作战。必须尽可能确保铁路运输,通过火车快速完成兵力动员并发动进攻。”
没时间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