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机。
在战争中,率先准备好兵力并宣战的一方,往往能占据有利地位。
施里芬没有丝毫懈怠。
“我明白。一开始我们就预料到法国会知晓德俄互不侵犯条约,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砰!”
威廉二世拍了下桌子。
德国皇帝看上去表情严肃,但嘴角却微微上扬。
“从一开始,美国干涉俄罗斯内政的时候,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就不可能完全保密。大家都知道,迟早会泄露出去,不是吗?”
“是的,陛下。”
军事会议上响起一阵笑声。
在他们眼中,法国既渺小又可笑。
虽然不能掉以轻心,但不得不说,当下法国与德国之间的差距极为悬殊。
就像19世纪的普法战争一样,只要以线列战斗的方式推进,德国似乎很快就能把法国打得落花流水。
德国的骑兵部队和铁路运输系统,就像陆军的双腿,能够实现快速机动和兵力输送。
“没什么可犹豫的,这就是第二次普法战争。”
“没错,这场战争几乎已经胜券在握。”
但突然,施里芬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如果说这场战争存在变数,那最大的变数,此刻正笼罩在西部战线上。
“只要美国不参战就行。”
滴答,滴答。
德国和法国之间的暗中较量,已经进入到宣战的前期阶段。
双方高层都在激烈地交换意见,仿佛脑袋都要炸开了,至于谁会率先宣战,目前还难以预料。
但进入前期阶段的时钟,并没有停止转动。
就在此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在白宫发表声明。
这一声明,给欧洲的局势定下了基调。
“我们美国将遵循门罗主义,绝不进行任何超出美洲范围的先发制人干涉行动,也绝对不会率先卷入欧洲大陆的纷争。”
门罗主义。
美国白宫率先表明立场,再次确认了美国的中立态度,并以中立国的身份宣布不会“率先”介入欧洲大陆事务。
“但是,根据罗斯福推论,一旦美国的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