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叫的。
投资机构通过投资活动,可以为企业注入资金,同时投资机构自身也能带来人脉、咨询、市场分析、行业连接等诸多好处。
实际上,投资机构更希望自己投资的企业蓬勃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投资成功率才会提高。
德国投资公司,尤其是拥有fk对冲基金、各种结算银行和信托的“杜鲁门摩根”,是极具优势的投资者和投资机构。
“反过来说,这也意味着我们有能力将对手企业置于死地。”
收购竞争对手企业并进行合并的情况屡见不鲜。
甚至有些极端的“加速器”,会为了搞垮自己投资的竞争对手企业而不择手段。
他们会以投资为名,获取经营权,然后按事业部拆解企业。
为什么要以“加速器”的方式介入呢?
因为这样才能获得股权,道理很简单。
要是稀里糊涂接受投资,等醒悟过来可能就一无所有了。
在美国,诉讼家常便饭,情况更是险恶。
“少爷,你打算拆解拜耳(bayer),让辉瑞(pfizer)吸收它吗?”
“不,因为我和德国政府的合同,不能做那么残忍的事。”
德国也不傻。
为了防止技术外流和企业恶意收购,他们设置了一些基本措施。
不过是为了让投资机构正常运作。
“但是。”
杜鲁门咧嘴一笑。
“合同允许我对经营业绩恶化的企业的经营权进行干涉。”
首先要掌控拜耳的经营权。
jp摩根银行的摩根会长,在听了杜鲁门提供的关于拜耳很“蠢”的信息后,眼睛一亮,开始在诉讼前发起猛烈攻势。
法务专家们把各种罪名都往拜耳身上套,对其穷追猛打。
拜耳肯定扛不住。
等拜耳被折腾得疲惫不堪时,杜鲁门就出手。以经营业绩恶化为由,夺取其经营权。
“这样一来,‘德国投资公司’就有权出售经营不善的拜耳制药公司的事业部。”
绝佳时机。
阿司匹林即将研发完成之际,拜耳却陷入了诉讼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