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也极为不利。
毕竟詹宁斯·布赖恩是典型的反资本主义人士。
而且,以20世纪初的基础设施条件,短短三天内扭转选情也并非易事。
“看来最终还是共和党会获胜。”
“没错,虽然可能会出现一些选举人背叛的情况,但基本上还是共和党占优。”
在麦金利陷入困境之前。
大约三个月前,他的支持率高达75以上,极受欢迎。
赢得美西战争,进军太平洋,压制倭国。
美国民众为处于资本主义时代巅峰的美国而狂热。
虽然处于核心位置的本是西奥多·罗斯福,但麦金利选择他作为副总统竞选伙伴,相当于吸纳了罗斯福的选票。
他身为总统。
共和党内部顿时陷入恐慌。
“照这样下去,就算当选,共和党也将走向末路。麦金利即便连任,也只是荆棘之路的开端。”
“少爷,有没有办法平息指责共和党的舆论呢?再这样下去,麦金利是麦金利,但副总统罗斯福的负担会越来越重。”
“确实。”
办法?
杜鲁门突然想起历史上麦金利是如何去世的。
无论东西方,只要对手不是非人类,就有一种美化的方式。
虽说美化这个词有点怪,但暂时……
“死亡。”
“啊?”
“在这个节骨眼上,若要让麦金利获得支持舆论,消除共和党的风险,那他是不是得遭遇暗杀之类的?人都死了,谁还会去骂他呢。”
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别的办法。
人一死,往往就会被美化。
对活人可以指指点点、肆意辱骂,但对逝者,人们总会有所顾忌。
更何况当下美国的氛围就是如此。
这是一个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盛行的时代。
基督教原教旨 = 道德高尚 = 有教养之人,这一公式在当时成立,所以几乎没有美国人会去辱骂逝者。
相反,悼念文章会铺天盖地,人们会营造出麦金利其实是个好人的舆论氛围。
无论如何,对麦金利的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