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那些满怀爱国热情的年轻人加入,一场如烈火般的抗议浪潮席卷了全美国。
投资者们意识到自己的权益被剥夺,而那些热血青年们则渴望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战争,他们涌上街头。
本来战时债券向民间发售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市民们自然会关注。
平时大家对债券没什么兴趣,觉得理所当然。
但一旦有人要收回这个权利,他们突然觉得这个权利无比珍贵,好像自己受到了损失。
“财政部必须保障市民的权利!!!”
他们手持标语,涌向华盛顿特区的财政部。
[联邦政府必须保障国民权利!]
[连爱国权利都没有的国家。]
[停止财政部与华尔街的勾结!]
然而,财政部大楼内部却与外面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一片平静祥和。
公务员们像往常一样处理公务,部长办公室里也只有盖章的声音砰砰作响。
咯噔——
提前得到杜鲁门董事通知的盖奇部长,悠闲地靠在部长办公室的椅子上,端着茶杯。
反倒是他的秘书坐立不安。
“部长,现在大楼前面……”
“别管,我们做我们的事。三天后就会平静下来。”
“是……”
其实,财政部长心里都想欢呼万岁了。
正常情况下,财政部得花大量预算做宣传,苦口婆心地向国民推销债券。
现在市民们却喊着“请拿走我的钱!”在财政部大楼前抗议,这可太好了。
“好,很好。”
杜鲁门董事的预料完全正确。
认为自己权利被侵犯的美国人,像被按下开关一样愤怒爆发,跑到财政部,恳请他们出售债券。
现在抗议人群看起来气势汹汹,但其实……
“未来几年,不用再为战时债券的事头疼了。”
形势变了。
战时债券的需求暴增,而供应却极度短缺,财政部现在成了香饽饽。
以后国民可能会觉得购买债券是一种“权利”。
至少债券需求增加了,这让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