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附加选项,提高提成金额,但设置最低分配量,怎么样?”
贝隆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给报童们两个选择:
一是按发放份数拿提成;
二是提高提成金额,但必须完成最低分配量。
对于第二个选项,这几乎就是明目张胆地让报童们去校园里“涂鸦”。
但贝隆确信,他所了解的那些贫民窟少年们,肯定会选择第二个选项。
“这是你们自己的选择。”
所以责任也得由你们来承担。
贝隆露出阴险的笑容,詹姆斯则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盯着他。
“贝隆,你……”
“……”
“还挺有想法的。”
“过奖了。”
毕竟,贝隆出身贫民窟,詹姆斯来自大英帝国……不管怎样,就是这样。
>>>哈佛大学的招聘启事引发的轰动
1898年2月,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
“veritas”,意为“真理”。
——《华尔街日报》招人啦!招人啦!
——免费就能读到纽约华尔街的高端信息!
——《华尔街日报》正在招聘实习记者!!
哈佛的校园大道被报童们的呼喊声和《华尔街日报》的报纸淹没。
来往的大学生们看着被踩在脚下的报纸,
皱起眉头,但还是忍不住看向头版刊登的招聘启事。
特别是那些在纽约媒体担任实习记者的学生,更是关注。
“招聘实习记者的启事?”
《哈佛深红报》的学生记者们怀着好奇与期待,捡起散落在地上的《华尔街日报》。
看到头版的招聘启事,他们瞪大了眼睛。
“月薪50美元?上下班自由,还根据稿件质量发放提成?”
这是疯了吗?
但此刻,《哈佛深红报》学生记者们的脑海里,
已经被50美元、上下班自由和提成这些字眼占据,
报童们的呼喊声在对资本主义“福利”的憧憬面前,已经听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