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美国财阀私生子 > 第16章 贝隆与詹姆斯的策略讨论及校园宣传效果(3/7)
角度来看是这样。

    “但被提成冲昏头脑的报童们,会像疯了一样四处发放报纸,

    而且不是发给读者,而是在校园地面和墙壁上到处张贴。”

    “美国东北部名校的校园会被《华尔街日报》的报纸淹没。”

    这就是噱头营销。

    《华尔街日报》会像墙纸一样贴满校园,

    大学生和教授们看到这种行为肯定会皱眉头。

    但《华尔街日报》的名字肯定会像钉子一样钉在他们的脑海里。

    然而,这个策略背后隐藏的“魔鬼装置”才刚刚开始。

    “麻烦事就留给报童们去处理了。”

    “这就是关键。毕竟在校园里用报纸‘涂鸦’的主体是报童,而不是《华尔街日报》。”

    “在《华尔街日报》中间,偶尔夹杂的《纽约时报》或《纽约论坛报》的报纸,会更有意思。”

    “分散注意力……这主意不错。”

    这是蓄意的策略。

    实际上,《华尔街日报》的提成制度本身并没有问题,

    而且报童们恶意利用提成制度薅羊毛也是事实。

    但提成策略从一开始就是在明知报童会滥用的情况下,

    利用这种蓄意的策略制定的魔鬼计划。

    “其实,只要报童们不上钩就行。”

    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出身贫民窟的贝隆深知,人在“贪婪”这个魔鬼面前是多么脆弱和执着。

    “大学里没人会在意报童是不是从《华尔街日报》拿了提成,

    他们更关心《华尔街日报》头版刊登的实习记者招聘启事。”

    “肯定不在意。说不定他们更关注《华尔街日报》头版的实习记者招聘启事呢。”

    “最后,只有被金钱蒙蔽双眼的报童们会吃苦头……”

    难道真的毫无怜悯之心吗?

    贝隆开始越发欣赏杜鲁门·摩根,

    这种跳出道德框架的19世纪式的人性,

    对他来说,难道不是最好的工作环境吗?

    “秘书室长,我能再给这个计划加一个‘装置’吗?”

    “我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