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满听到动静,赶紧领着弟弟们进来看热闹。
姜万田横了他一眼,冷哼道:“你家鸡崽子长这么大?”
“那就是鹅崽。”姜二满喊道。
“不像是。”姜三满拎起一只,仔细瞅了瞅,“我还真没见过这玩意儿。”
站在门口的奶团子见家人们都看不懂那是啥禽类,便嘿嘿一笑,“等它们长大就知道啦。”
“闺女说得对,老三,这小鸭崽小鹅崽都娇贵的很,最怕受凉了,所以这段时间你得好好经管它们,要是拉稀就活不成了。”
姜万田叮嘱道。
三满做事很细心,也愿意养这些东西。
“知道了爹。”
姜三满笑容满面,“等会儿我就去买点饲料回来。”
正午时分,太阳升到最高处,把晾在院内的木耳很快就晒干了。
赵萍菊拿着簸箕,正打算把木耳收起来时,院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喊叫声。
“哎呀,不好了,村儿里的水井干了。”
“可不是嘛,我家水缸昨个儿就见底了,正赶上我男人脚崴了,没法挑水,哪知水井说干就干啊。”
“先去老姜家问问,他们家不是有一口井吗,听说水流很旺呢,应该还有水!~”
“”
紧接着,院门被敲响了。
赵萍菊推开一看,就见村里的几名妇人站在外面,人手都拎着一条扁担和两只桶。
“大满媳妇。”吴美芳笑呵呵地走上前,“你们家还有水吗?”
“有的。”赵萍菊侧过身去,“快进来吧。”
公公和婆婆一早就答应过村民。
如果村里的水井干枯了,大伙儿可以来家里打水。
“那、那就麻烦啦。”吴美芳干笑一声,招呼身后的妇人们,“都进来吧。”
村里大部分都是会来事的。
用人家的水,就得欠人家的情。
折腾了一上午,来来往往的人才算消停。
但很快,村民们又组团来到老姜家,有拿酒的,拿腊肉的,拿鸡蛋和咸鸭蛋的,甚至还有送大酱的。
苗香莲在正厅接待了她们。
“乡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