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没混好又犯了错被赶回老宅过上了这样的苦日子,但他还是知道该往上走的法子的。
科举就是他们这一支难得的好路了!
也因此他们沈家定下了初一十五这两天让老大的回来。
除了这两天不用下地之外。
其他的时候都必须下地干活。
因为他不想再让他的子孙后代混吃等死无所事事。
主家把他们当成狗一样的撵回来,并在私下里说和他们断亲,以后他们只能靠自己,靠小一辈了啊!
他这几个儿子只有老大有点读书的天份考上了秀才。
其他几个……不说也罢。
老大能教给家里的孩子读书认字。
能科举的最好,就算没有这方面能耐的,多认识一些字去当个掌柜也不错。
至少不用地里刨食的受苦受累。
这也是为什么他说定了,只要孩子能去县城读学堂就由公中出银子供。
你不出钱,以后孩子万一考出名堂来,沈家怎么有脸要沾光?
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
他们老两口也不管别的,就是想再回京都过好日子!
儿孙没过过那种日子,他们夫妻俩过过啊!
那才是人过的~
三房。
沈老三和他媳妇满是局促的看着沈老四。
“爹说问大哥,大哥万一不同意咋整?”
沈老四毫不在意的道:“这是咱们三房、四房的事,大房的不同意咱们就自己送呗。”
“可……家里,银子不太凑手。”
三房两口子都是老实巴交只知道干活的,要不是这次五郎差点丢了小命。
这小子这两天又努力了很多,沈老三也不敢冲进堂屋找爹娘要孩子去学堂的银子。
老头子一说等大哥回来商量,沈老三就没底。
这不,等老四从堂屋里一出来,他就把人叫屋里来商量了 。
“那……”沈老四的损招还没说出来,就见三房的门帘被从外面掀开了。
沈老二夫妻俩一前一后的走了进来 :“咱们这十几年供老大读书啥时候凑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