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盗墓:来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传 > 第80章 ‘捡漏\’(1/3)
    历史上最早的厚葬习俗始源于春秋战国。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这句话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提出来的。

    ‘事’是服侍的意思,本意是希望人们对待死去的亲人,就像他们在世一样继续服侍,可以让死去的人像活着一样仍然受到尊敬和爱戴。

    结果有些人一听死了还能继续被服侍,那你就干脆跟我一起下去贴身服侍吧,这就开始有了惨无人道的殉葬。

    不仅需要被服侍,生前的东西也要一起带下去继续享用,这也就是厚葬之风的开始。

    所以言归正传,很多史学专家都认为,一直大力提倡节俭的儒家,却意外成了厚葬之风的最大推动者。

    随着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扩大,厚葬之风的观念也越来越深,这就有了诸侯王室大兴土木建造自己的墓冢,墓冢的规模建造的越大,就代表社会身份地位越高,死后还可以继续享用。

    厚葬之风的出现,自然也就有了觊觎陪葬品的盗墓这个职业出现。

    为了防止盗贼侵扰,从厚葬之风出现之后,很多规模较大的诸侯王墓就开始想尽各种办法防盗。

    从最开始的把墓冢挖深,再到将封土夯实,最后又在墓冢设计各种奇巧淫技的机关陷阱,再或者是把墓冢藏起来。

    相传,春秋时期的楚平王到了晚年,自感一生罪孽深重,生怕死后有人掘墓,就把自己的墓藏在了一片大湖的湖底,自认为藏匿的十分隐蔽,但最后还是被伍子胥给找出来,开棺鞭尸。

    至于伍子胥是用什么办法找到楚平王藏在湖底的墓,这个没人知道,但是事情一传出去,让当时的盗墓贼十分崇拜,就把伍子胥奉为了祖师爷。

    可能伍子胥也没有想到,他盗墓是为了鞭尸报仇泄愤,最后居然变成盗墓贼的祖师爷了。

    而此时我们眼前的这座干越王墓悬在了山洞深处的陡峭山壁上,如此浩大的工程,想必应该也是为了藏身,防止盗患。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好地方,可比当年楚平王墓藏在湖底要高明多了。

    这也说明干越王的防盗意识非常高。

    要不是遗留下来的那块浅册壁的话,我们也不可能找到这里来。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