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别苑的书房内,气氛凝重而热烈。李隆基高坐主位,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位大臣。他的面前,摊开着一幅幅详细的军事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大唐军队与叛军的兵力部署、行军路线以及各城池的得失情况。这些地图,记录着这段时间来战争的风云变幻,也承载着大唐复兴的希望。
“诸位爱卿,”李隆基打破了沉默,声音低沉却有力,“如今前线战报频传,我军连番取胜,叛军已然节节败退。但这并非我们可以放松警惕的时候,今日召集大家,便是要一同商讨如何进一步巩固胜利,彻底消灭叛军,还有如何让那些被战乱破坏的地区尽快恢复生机。”
话音刚落,宰相房琯便站起身来,拱手说道:“陛下,依臣之见,我军当前士气正盛,应乘胜追击,不给叛军丝毫喘息之机。可令多路大军齐头并进,从不同方向对叛军形成合围之势,将其彻底歼灭。”
“房大人所言甚是,”兵部尚书韦见素紧接着发言,“不过,叛军虽处劣势,但困兽犹斗,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需挑选精锐部队,作为先锋,冲散叛军的防线,而后主力部队再跟进,扩大战果。同时,要密切关注叛军的动向,防止他们狗急跳墙,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战术。”
“韦尚书考虑得很周全,”李隆基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只是,这粮草补给也是个关键问题。前线战事紧张,粮草供应必须及时跟上,否则将士们饿着肚子,如何能奋勇杀敌?”
户部尚书李岘闻言,连忙起身回应:“陛下放心,臣已在积极筹备粮草。目前,已从蜀中各地筹集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正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只是,运输路途遥远,且多有山路,道路崎岖难行,运输效率还有待提高。”
“此事还需想个妥善的办法,”李隆基皱了皱眉头,“要不这样,在沿途多设立几个粮草中转站,合理安排运输路线,确保粮草能够及时送达前线。另外,要加强对粮草运输队伍的保护,以防叛军偷袭。”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时,一位年轻的将领站了起来,他是新任的左卫将军陈玄礼,曾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深受李隆基的赏识。“陛下,臣还有一事想说。如今叛军势力虽被削弱,但仍有部分残余势力逃窜至山林之中,这些人时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