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炒一个鲜肉竹笋丁,馅料就齐活儿了。
制作青团的面皮相对简单,盆里放入一些糯米粉,把捣碎的艾草连同汁液一起倒进盆里,然后加入一些开水搅拌均匀。
一切准备就绪,就可以开始包了。
包这玩意儿没什么技术含量,扯下一块面团在手心揉圆然后压扁,再放入馅料,然后收拢封口,再把包好的青团揉一揉,外形变圆也就可以了。
三人一起上手,形态上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就是这大小有些不一。
反正都是自己吃的,对外形要求没那么高,也就无所谓了。
青团还没包完的时候,赵昭棣就让盼娣在灶里添了几根柴火,把火烧旺。
等水一开,放上蒸锅,把来娣编制的松针垫铺在蒸锅里,在青团的底部刷上油放锅里,就开始蒸了。
蒸锅不算大,但是有两层,即便如此,一锅还是蒸不下。
还得再来上一锅才成。
第一锅青团蒸好的时候,姐妹几人那叫一个激动,都想尝尝味道怎么样。
盼娣急不可耐的伸手去拿,立马就被烫得缩了回来。
手上还粘了些青色的糯米。
赵昭棣反应极快,立马将盼娣的手浸在一旁的水缸里,这才避免了烫伤。
“你啊,不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吗?”
这青团本就是糯米制作,可黏糊了。
不是烫一下缩回来这么简单,粘在手上会持续性的烫,很容易就被烫伤。
盼娣委屈巴巴的说了一句:“知道了。”
她只是太饿了而已。
确认盼娣的手没事儿后,赵昭棣这才拿来筷子和木盆。
木盆里铺了一层松针,赵昭棣把青团夹到盆里放凉,一个与一个之间都隔了些距离,避免粘在一起。
赵昭棣交代两个妹妹:“等凉一下再吃。”
有了被烫的前车之鉴,两个妹妹这会儿都乖顺的点头,蹲守在木盆的旁边,就等它凉。
赵昭棣朝外面看了一眼,这太阳都落山了,阿赖怎么还没有回来。
不会出什么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