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路腹诽:人家的妹妹都是学习做女工,自家的天天就知道抱着话本子。
“我还要看家呢。”
要说李大飞去了哪里?自然是跑去秦家看媳妇去了。秦大丫正拿着李家纳征时送来的大红料子,坐在凳子上,已经不知是第几次扎到手指,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咋了?”赶来的李大飞急着问。秦大丫的脸顿时红透了。
汪氏见未来姑爷来了,过来招呼,闻言:“小姑干什么都像模像样,就是在女工方面,实在没有天赋。”
“我说我来替她做,这妮子居然还看不上。”
李大飞上手夺过布料,“那咱就不绣了,刚好幺弟有个要好的同窗,他娘有一手好绣艺,就连县城绣坊的管事亲自来请人,都请不动呢。到时你这嫁衣就找她来做。”
“那再好不过,我来出银子。”
一件好的绣品之所以贵,一方面是手艺,一方面是布料贵。布料李家提供,这手工费秦家还是能出得起的。
县城书肆
尤廷东被安和乡主招揽这事,已经不是秘密。书肆的胡老板消息灵通,也早就听说了此事,觉得这乡主跟自己一般,是个性情中人。
“二少爷,你说这赵家倒台的话本子,交给乡主来写怎么样?”
李大路一听惊讶不已,“那丫头虽然看了不少书,但都不是正经的,让她写书,你也不怕砸了自己的招牌?”
“试一试也无妨,说不定就可以呢,再说如果这话本子卖的好,钱肯定不会少赚。”
等到回了家,李大路就敷衍的跟李小苗提了这个事。
自己前世看的小说,怎么说都不下上百本,可却从没想过要自己动笔写上一本。这激发了她的创作欲,虽然自己没有亲自见证,但是她可以去找人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