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了,煤油灯昏黄的光线在屋子里摇曳。
圣旨被李小苗供奉在香案上。
李小宝小心拿下来,仔细鉴赏一番,“这写诏书的人,真是一手好字,比沈夫子的字还要好上许多。”
欣赏够了字,转而又去稀罕元宝。
“阿姐,这银子上面有字。”
“这是官银。”
“小苗,这么多银子,娘不放心交在你手里。”
张氏今晚誓要把银子拿到手,然后找个安全的地方放起来。
李小苗依依不舍的抱着着床上胖乎乎的银锭子,不舍得撒手。
不用猜她都知道,张氏肯定要把它们都埋在茅厕里。
可那地方根本配不上它们高大上档次的身份!
她想反抗,但是一想到,这个主意还是自己告诉她的,就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
她当初为什么要多嘴?
安和县县衙
昨日,李大路应妹妹的嘱咐,说是来县城酒肆打酒,先一道去的却是安和县衙。
“你是说,陛下封赏李姑娘为乡主?”
这大大出乎朱绪的意料,原先他只是想替对方跟皇上要些钱财上面的赏赐而已。
着实没想到当今会如此大手笔,连封号都有。这食邑还得从自己县里,圈出500户给对方补上。
再想一想当今局势,多少世家大族、士绅实际掌控着基层百姓的统治,导致本应高度集中的封建皇权被削弱。
尤其在权贵圈地这方面,大片的土地被兼并,导致更多的百姓成为了失地的流民,而这些流民又以黑户的方式被他们收编,本来需要缴纳朝廷的赋税,大部分以上种方式进了他们的口袋。
皇帝痛恨世家,又依赖世家,而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就需要扶持敢为百姓发声的寒门,李小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李小苗与自己,就是绑在同一根绳上的蚂蚱,除此还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都是出身寒门之人。
想通这一切,朱绪对接下来发生的事,变得更为坦然,他有一种直觉,皇帝是不会亏待为民请命的寒门门生的。
京城来人的事,朱绪知道了,在安和县衙盯梢的人,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