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脑齐聚元宝大队的田间地头。
当第二批,一共五十亩红薯地的产量被汇总上来的时候,这帮平时严肃的小老头们也像孩子一样欢呼雀跃。
总量约三十一万斤,平均亩产六千二百斤!
有随行记者开始忙碌起来,这是一则令人振奋的新闻。
廖怀林在元宝大队并没有待多久,只是跟苏豫说下次去豫北大学的时候,记得与他联系一下,便匆匆返程了。
苏豫这一回见到了安永亮,没想到他竟然是汪丙炎的大秘。
汪丙炎没想到他俩居然会认识,安永亮笑着说他们是在去省府的火车上认识的烟友,众人皆笑。
蓄洪区的田地退水后,已经被平整的焕然一新,沟渠也全部重新修整过,一部分补种的夏粮作物长势也非常喜人。
众人视察了一圈以后,对元宝大队取得的成绩都非常满意。
“苏豫啊,听说你这红薯还可能再种一茬?”汪丙炎饶有兴趣的问道。
“是的,汪书记,我准备将那边蓄水区刚平整好的田地,一起种上红薯,预计十一月底到十二月初,可以再收一茬红薯。”苏豫笑着说道。
“那二茬的产量大概有多少?”
“我预估不低于三千斤!”苏豫回答地很有自信,他当然有自信,这都是经过实践栽种过的。
汪丙炎也不禁咂舌,这么算来,一年两茬红薯,那都快摸到亩产万斤的边了。
“那你这个元宝红薯,在朗山或者整个北望,产量都能有这么高吗?”
“嗯,整个北望地区的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合种植红薯,不过朗山的产量会偏高一些,其他县域可能会差个百分之十到二十,因为朗山的土壤结构相对更适合元宝红薯的生长。”
听到苏豫这样说,汪丙炎非常重视的用本子记了下来,这个信息非常重要,如果元宝红薯能够在北望地区先得到大面积推广的话,这个成果可是不得了的。
不行,回头一定要向廖怀林争取这个先机。
“小苏啊,如果咱们北望地区需要大力推广元宝红薯的话,你需要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苏豫心里一喜,这正是我想要的问题。
“汪书记,我需要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