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宣传员望着文化室里流转的千年智慧,喉结动了动,最终把折到一半的纸船塞进《武备志》夹页。
当他触到《陶说》残页上那个带指纹的窑变釉彩时,指尖突然沾上了跨越四百年的温度。
(续写部分)
邬儿童踮起脚吹熄犀皮箱盖上跳动的蓝火时,《天工开物》水车模型突然哗啦啦地转动起来。
屈宣传员攥着半截炭笔的手停顿了一下,他刚画到《陶说》里提及的“雨过天青”釉色,宣纸上晕开的青黛竟与防护罩外变异体利爪擦过的幽光重合。
“把《考工记》的连弩结构投射到动画里!”他扯着嗓子喊道,将沾着松烟墨的纸船塞进邬儿童掌心。
孩子欢呼着跑向《武备志》全息投影区,小皮鞋踢散的荧光索引签在空中连成北斗七星。
一位文化爱好者捧着修复完整的《绣谱》凑近观察,眼镜链险些扫到邢老艺人正在篆刻的犀角印章。
“你看这打籽绣的颗粒感,”他用手指点着明代绣娘用发丝绣出的梵文,“像不像变异晶核的能量纹路?”
暮春的柔和光线突然染上《茶经》记载的卯时露水的颜色,沈瑶的银剪在时空裂隙里划出三道渐变的光弧。
牟轩伸手托住从裂隙坠落的《泛胜之书》残页,战术手套擦过她手腕时,青铜色的时间涟漪突然凝成并蒂莲的形状。
“防护罩能量还剩43小时。”沈瑶将银剪别回腰间,发梢沾着的《营造法式》斗拱碎屑簌簌地落在牟轩肩头。
他们身后,鲁学者正指挥悬浮的《齐民要术》农具模型排列成防御阵型,玛瑙算珠的碰撞声与《军器图说》齿轮的咬合声交织成奇特的韵律。
屈宣传员突然将炭笔扔进犀皮箱,沾满墨迹的手抓起《景德镇陶歌》留声机:“孩子们看好了!”他转动鎏金唱针,当“窑变三昧火”的唱词响起时,《陶说》残页上的指纹釉彩突然映出全息窑炉。
邬儿童们惊呼着看到自己折的纸船在虚拟窑火中化作青花瓷片,每片都镌刻着《茶经》里记载的时辰。
“文化火种不是用来吃的,”屈宣传员抱起蹦跳的孩童放在肩头,指尖残留的松烟墨在空气中勾勒出《考工记》木鸢的轮廓,“而是能把变异体烧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