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姐一脸困惑:“孙导,可是我们的脚本”
“脚本?扔了吧!”总导演孙明挥了挥手,“我们本来就是要记录真实,而不是去塑造一个虚假的形象。”
他转向叶灼,满脸笑容:“叶同学,你愿意告诉我们你真正的学习方法和理念吗?那些帮助你取得成功的真实因素?”
叶灼看着眼前这位态度诚恳的导演,微微点头。
“如果能帮助到更多学生,我很乐意分享。”
就这样,《走近科学》栏目组的拍摄计划临时大改。
原本精心准备的脚本被弃之一旁,摄像机开始记录叶灼的真实学习环境和方法。
他们拍摄了叶灼规律的作息表——晚上11点准时休息,早上6点起床。
拍摄了他科学安排的学习计划——短时高效学习,穿插充分休息。
拍摄了他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知识复习和整合的小技巧。
更令栏目组惊讶的是,叶灼的书桌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堆满各种艰深着作,而是整洁有序,只有当前正在学习的几本教材和笔记。
“高效学习不在于看了多少书,而在于真正理解和吸收了多少知识。”叶灼对着镜头解释道,“过度堆积的信息只会造成认知负担,反而降低学习效率。”
孙导演站在一旁,不停地点头,眼中充满赞叹。
下午的访谈环节,叶灼坐在教室里,面对摄像机侃侃而谈。
“很多人误以为学习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实际上,研究表明人的高效注意力通常只能维持45分钟左右。”
他拿出自己设计的学习计划表:“我通常采用‘番茄工作法’——25分钟高度专注学习,然后休息5分钟。每完成四个这样的循环,就休息一个较长时间。”
孙导演好奇地问道:“那你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么多知识的呢?”
叶灼笑了笑:“关键在于连接与整合。新知识必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才能真正被吸收。我经常用思维导图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
他拿出平板电脑,展示了一张复杂而有序的思维导图:“比如这个物理问题,其实可以用数学中的微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