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请两位代表上台尝试,”叶灼建议道,“一位老师和一位学生,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思路。”
主持人立刻附和:“好主意!哪位老师和同学愿意上台一展身手?”
经过短暂的犹豫,一位中年物理教师和一名戴眼镜的高三男生走上了台。
叶灼友善地与他们握手,然后退到一旁,给他们留出思考和书写的空间。
“请不要有压力,”他轻声鼓励,“解题本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台上,物理老师李明和高三学霸张伟各自在白板的一侧开始解题。
李老师经验丰富,很快写下了力的分解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但在将其转化为微分方程时,他的笔尖停顿了。
“这个势能函数”李老师皱着眉头小声嘀咕,“看似简单,实际上”
另一边,张伟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直接从能量守恒入手,但很快也遇到了困难。他写了一行又划掉,重新换了一种方法,却又很快陷入了死胡同。
台下的观众屏息凝视,气氛逐渐变得紧张。主持人的额头上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个环节如果没人解出来,节目效果可能会很尴尬。
“要不我们”主持人悄悄凑到叶灼身边,想暗示他是否该结束这个环节。
叶灼微微摇头,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再给他们五分钟。”
台上的两人继续奋笔疾书,但进展明显缓慢。李老师已经写满了半块白板,各种公式和计算铺满了屏幕,但显然还没找到正确的切入点。
张伟则反复尝试着不同的解法,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他是学校的尖子生,平时解题游刃有余,但现在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题。不太对劲”张伟喃喃自语,“总感觉有更简单的方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台下的议论声越来越大,不少人开始怀疑这道题是否真的“难度适中”。
主持人的脸色越来越不自然,眼神中流露出明显的担忧——这个突发环节似乎正在变成一场灾难。
十分钟过去了,台上的两位解题者仍然没有完整的答案。
主持人额头的汗珠已经顺着脸颊滑落,她勉强维持着微笑,但眼中的焦虑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