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由武三思主持,他有两个身份:一是朝廷的太傅,并行宰相职权;另一个便是女皇的侄子,相当于最有权威的皇亲国戚。
宫中候殡守灵,全是直系亲属的男子,出殡那天,动用了甲士兵丁,宫里太监,皇亲国戚,满朝文武,共计十万余人,队伍绵延数十里,从东都到长安浩浩荡荡。扬起的烟尘有几丈高。老百姓们站在山头上看着,有人问:“埋谁呀,这么大的阵势?”有人就说:“是武三思他姑妈死了。”姑妈在秦方言中也称姑婆。上千年传下来,长安附近的农民都称埋葬武则天和高宗的地方叫“姑婆陵”。
它座落在长安西北80公里的梁山。
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质的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时群众称为“乳山”。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唐时的堪舆家(风水先生)认为,梁山有利于女主。所以女皇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万年寿域”。
探究乾陵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及唐朝的两位奇人:一是袁天罡,另一是太史令李淳风。高宗登基不久,便命他们为其选一块造墓的风水宝地。
相传袁天罡接圣旨后,走遍大江南北,始终找不到让他心动之处。在一个浮云掩月的夜晚,他发现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袁天罡疾步奔上山峦,找准方位顺手摸出一枚铜钱,埋在了浮土下作为标记。
李淳风接旨后,也走遍了大河山川,未找到合适之地。一天,他沿着渭水继续东行,一座奇异挺拔的石山突然呈现在他面前。李淳风从南向北望去,这一座石山恰似一位少妇,双峰坚挺对称。李淳风惊呆了,快步上山,摆好八卦后拔下发针扎入土中。
不曾想,他的那根发针一丝不偏,正好扎在袁天罡所埋那枚铜钱的钱眼里。他们看中的竟是同一块宝地——梁山。后来,武则天把这座山辟为丈夫的陵地,起名“乾陵”。
弘道元年十二月,在位34年的李治病逝于东都洛阳。就葬在这里,22年后,她也一同被安葬于此。
一同埋入地下的还有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包括王羲之的《兰亭序》,在陵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