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者手中的,作为底层的普通百姓受到不公正待遇几乎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所以,百姓对于正义和公平的追求,更加渴望,渴望出现清廉正直的官员来主持公道。
而自从汉朝到清朝的作为主要政治工具的儒家文化,强调仁政和道德修养,推崇君子人格,这些理念在戏曲和故事中得到了体现。
在这样的道德塑造中,清官和为民做主的人往往被塑造成具有高尚品德的形象,符合儒家理想中的君子形象。
可越是这样越稀缺,稀缺也导致这类人在民间故事中更加被神化和推崇。因为百姓对清官的期待与现实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落差使得清官形象更加珍贵。
珍贵到所有人以为他不会发生,或者存在一个可以宣扬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但就在后世,就在街头,就有很多这样的人!
无数各朝各代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居然能够真的发生?!
很多人激动地热泪盈眶,原来,真的可以……
清明、公正可以是稀松平常的发生,而不再是一种奢望和难以实现的诉求,可惜……还要过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