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米粒穿越前是2023年,因为她的其中一个闺蜜是刚好是研究中华家金融历史的,特别是港城金融史她最熟悉,这一年是港城金融的一个历史上的转变。
听闺蜜说港城这个转变足足等了28年,当时她闺蜜很严肃这样对她说了两个如果?
1、如果当时1983年在港城港元危机的时候,中华家能及时出手,把它列为谈判的重要之一,可能就不需要等28年这么久;
2、如果当时1983年确定换成这个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那可能在回归之前,港城的发展可能会更进一步,变成跟睿士一样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而且是以我们这边东洲为主的。
并且中华家的发展,通过港城这个对外窗口可能更快。
还给她看了一篇知名金融写手,写的一篇让中华家和港人警醒的一篇文章。
前世今生米粒的记忆加强后,这篇文章内容截取也离她穿越过来这一年的那个港元爆发的时间太近了,所以记忆犹新!
文章内容:[1983年10月15日,港城结束了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正式实施与米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
港城联系汇率制度属于固定汇率制度。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元以780港元兑1米元的汇率与米元挂钩。
与其他固定汇率制不同,这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z府或中华家银行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主动插手干预外汇市场(即透过控制港元的供应与需求来直接影响汇率)。
在联系汇率制度内,汇率稳定主要透过港城三间发钞银行(中华家银行、港城魔都惠丰银行、查达银行)进行套兑活动达成,可称之为一个自动调节机制。
此制度,剥夺了港城一度拥有的货币主权,这其实在事实上转移了港城的一部分的主权和一部分的治权。
很遗憾,鹰方对此讳莫如深,港人对此装聋作哑,中华家对此茫然不知。
前世二十八年过去了,种花家人和港人谦恭地依循一《中鹰联合声明》的承诺,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个怪异的联汇制度。
港城联汇制度渐渐变成了港城社会的一种宗教。
几乎没有人敢于质疑港城联汇制度的弊端。
“五十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