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境内,柳景年很快就会知晓。
他还真是费心了。
“没错,这上头是我。”秦挽辞道。
“姑娘,你不要着急,我们家当家的已经去通知县老爷了,你在我们家吃顿午饭,你家里人很快就会来接你。”
妇人看着那百两黄金的面子,热情招待秦挽辞。
几乎是将家中所有能吃能喝的都拿了出来。
反正这账是算在柳景年头上。
秦挽辞又累又饿,也不客气。
她甚至还指着院子里两只下蛋的老母鸡道:“能不能给我炖个鸡汤?回头多给你一百两银子。”
妇人本来很舍不得。
她家境贫穷,这两只鸡是很重大的财产。
可听到一百两银子,她立刻咬牙同意了。
人家既然是京城人,百两黄金都出得起,何况一百两银子?
有一百两银子,她大半辈子都不愁吃穿了。
当即进厨房抄刀。
秦挽辞坐在小竹椅上,看着妇人忙进忙出张罗,一边喝水,一边与她交谈。
“我看你们镇上好像很多人都搬走了。”
“是啊,朝廷跟镇北打起来了,咱们这地方虽然离战场远,但是大家也怕被波及不是?能搬走的,都搬走了。”
“那你们怎么没搬走?”
秦挽辞放下喝水的碗。
她看这户人家,家境并不算十分差。
有只小黄狗从屋里跑出来,绕着秦挽辞转了一圈,冲着她汪汪叫。
妇人训斥了一声,将小黄狗赶走。
“我的三个儿子都参军去了,我们若是搬走,他们回来,岂不是找不到家?”妇人摇头,“所以我们不能走。”
说着又叹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我家老大今年十八了,还没娶妻呢。”
“那的确该定亲了。”秦挽辞应和了一句。
妇人忙忙碌碌一个多时辰,做好了这顿午饭。
“姑娘,您是大户人家千金、夫人,千万不要嫌弃,我们小地方粗陋,没什么好东西,我这手艺也糟糕。”
妇人将土里土气的碗碟洗了又洗,有些不好意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