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之前,魔都租界林立,十里洋场沪海滩,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西服成了魔都上流社会的标配。大量的需求,催生了许多优秀的裁缝,这些裁缝大多来自浙东省宁波市。宁波是浙东财阀的源头,如奉化溪口;当地,也有许多名门望族,富豪和学阀对服饰的要求也颇高。
宁波裁缝最初服务客户主要是被称“红毛鬼子”的老外,所以又被称为“红帮裁缝”。“红帮裁缝”成名于100年前的上海,故事则要追溯到更早。
清朝嘉庆年间,一个叫张尚义宁波鄞县人,出海遇到强风浪,只得寄居在日本横滨码头,靠修补衣物度日,后来逐渐学会了做西装,在日本开了多家西服店。
有了这个老乡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多宁波人到日本学习做衣服。
从1840年代开始,开埠后的上海,逐渐成为大都市,西装需求越来越大,大批宁波裁缝涌入上海,到1940年代末,上海701家西服店中,有420多家是宁波人开设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上海滩,“红帮裁缝”名震一时。
1949年之后,这些裁缝一部分离开,一部分进入国营厂,一部分蛰伏起来。1978年之后,百舸争流,宁波裁缝没有断了传承,逐渐催生出了三大服装上市公司:杉杉,李如成;雅戈尔,郑永刚;申洲,马建荣;
以及,数不清的大大小小不知名的老板。任何地区的行业企业都是有历史沿革的,没有民间看不见摸不着的“宁波裁缝”,也就不会诞生,杉杉、雅戈尔、申州这三家百亿级别的企业。
申州的老板马建荣,今年不过30出头,个头不超过170,面相没有浙东人的精明,反倒有三分塞北人的豪爽之气。
去年,他带领申州公司接到了优衣库的oe大单,才把公司带入正轨。今年,基本确立了代工发展战略,为日后成为的服装界的富士康奠定了基础。
今年的马建荣,比同城的李如成和郑永刚,还差上一个档次,还没有后世的意气风发。
面对林枫瑞这个不速之客,也陪着小心,毕竟对方号称是北电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人。
林枫瑞简单道明来意,抿了一口茶,说道:
“马总,这是我们需要生产的校服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