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很好,你没受什么委屈吧?”一位邻居关心的问道。
“没有,没有,我们生产队的社员都很好,你说的那种情况,可能是别的生产队,但我们生产队的人对知青还是很友好的。周子文笑着解释。
说起来,大坝子村的氛围确实不错,起码没有欺负外来知青这种情况。
虽然村民们对知青不太会干农活有些不屑,但最多也就发几句牢骚,念道几句而已。
当然,这些只是对那些普通知青,周子文是个特例。
他为大坝子村做了不少贡献,在生产队也很有名气。
以他现在的威望,要真计较起来,其实比起吴大刚来也差不了多少。
他给大坝子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大家对他就像对待亲人一样热情。
当然,这些就没必要和邻居们说了。
他是低调的人,不爱显摆。
大杂院的人对他在乡下的生活很感兴趣。
周子文也陪他们聊了一会。
聊着聊着,院里的人居然有种越聚越多的趋势。
院子里下乡的知青不多,但也有几个,而他还是第一个回来的知青,大家当然很感兴趣。
当然,除了对周子文在乡下的生活很感兴趣,他们对周子文旁边的陈家姐妹也很好奇。
毕竟双胞胎本来就吸引人的注意,更何况还是陈家姐妹这种长得漂亮,又长得一模一样的。
因为周子文的关系,这些邻居们对两姐妹也很热情,拉着她们聊天。
特别是有经验的大妈,看出陈巧依怀孕了,对她就更热情了。
在这些大妈大婶们眼里,周子文是她们看着长大的小辈,周子文的媳妇自然也是自己人。
和他们聊了一阵,周子文也了解到他离开这一年,院里的一些人和事。
比如他不在这段时间,院里谁家结婚了,谁家生孩子等等。
也有谁家爷们生了一场大病,现在还躺在床上,下不来床等等。
和这些邻居们聊天,周子文找到了熟悉的感觉。这个地方,可是他从小生活的地方。
里面的人和事,他都很熟悉。
这时,李大爷家的婶子也凑了过来:“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