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修改)经商之道,还得看马爸爸(2/4)
古代油墨颜色少,工艺不高,能印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
“嗯,很好,”
沈冬侨面带赞许地说道。
倪经纶年纪虽大,但是办事效率极高。
对沈冬侨安排下去的活儿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而且永远是精力充沛的模样,
反观自己,沈冬侨心生惭愧。
……
这券是关系到他征粮的杀手锏。
征粮的事情,已经基本定好了章程。
大致分两类。
沈家的佃户,皆可以以粮抵租,没有上线,只要有粮就能抵扣。
今年春粮本就充沛,粮价便宜,如果自行销售,卖不上大价钱。
但是如果由沈家统一收购,可以减少储存和转运时的消耗。
还能减少明年租金的压力。
前几日,沈冬侨和倪经纶走的几户,都是有点威信的人家。
让他们负责游说,通知和统计,再合适不过。
现在统计上来的存量数量已经有近三万石。
另外一万石的粮食就要从非沈家佃户中征调。
沈家家底虽然雄厚,但是账上真的能拿出来的钱却有限。
就像公司一样,账都是活的,钱基本都在流动。
如果要抽走现金去买粮,
对沈家来说,压力也十分巨大。
搞不好就会资金链断裂。
于是沈冬侨就想出了这个办法,
按照超出市场价一点的价格收购粮食,给卖粮的人家分发这种沈家店铺优惠券。
只要拿着这些优惠券去沈家店铺买东西,满一定金额,就可以当银两抵扣。
而店铺可以定期拿着这些券兑换。
好处就是,沈冬侨不用一次性拿钱出来,可以分期支付给商户。
大大减少了支出的压力。
对于那些沈家的店铺来说,也是双赢。
拿到券的百姓在买东西的时候,大概率会选择他们。
还因为有满减的前提而凑单,自然会比平日里多买一些。
这一招,沈冬侨还是跟淘宝双十一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