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在秋季,随着生理活动的变化,桑叶细胞内的叶绿体含量会逐渐减少,液泡中的花青素等色素含量可能增加,导致叶片颜色改变。
23 生长特性
桑树生长迅速,萌芽力强。春季气温回升后,桑树开始萌芽展叶,随着生长进程,叶片逐渐增大、增多。到了秋季,桑树生长速度逐渐减缓,营养物质开始向枝干和根部转移储存。秋桑叶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照、水分和养分有一定要求。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适宜的水分条件能保证桑树正常的生理代谢;而土壤中的养分,如氮、磷、钾等,对桑叶的生长和品质也有着重要影响 。
三、生态习性
31 地理分布
桑树原产于中国,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除了高寒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等地区,如浙江、江苏、四川、山东、广东等地。在国外,桑树也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区 。
32 生长环境
桑树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沙土、壤土、黏土等多种土壤类型中均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宜。桑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冷,在低温环境下能进入休眠状态,来年春季继续生长。它对光照要求较高,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在秋季,相对凉爽的气候和充足的光照条件,使得秋桑叶能够积累更多的营养成分,为其药用价值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药用价值
41 传统药用记载
秋桑叶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历史源远流长。《神农本草经》将桑叶列为中品,记载其“气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热出汗” 。《本草纲目》中记载:“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炙熟煎饮,代茶止汗。” 明确指出了桑叶在治疗消渴、出汗等方面的功效。在古代,秋桑叶常被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等病症。例如,《温病条辨》中的桑菊饮,由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芦根组成,用于治疗风温初起,身热不甚,口微渴,咳嗽等症状,其中桑叶为君药,起到疏散风热、清肺止咳的作用 。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