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去除水分后再次晒干,重复此过程三次,最后用白芨末水调和制成饼状,阴干后研成粉末即可。
这种制备方法在其他文献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如《雷公炮炙论》中提到:“用人中白,以竹筒盛,置流水中,浸七日夜,取起,瓦上煅干,研末,水飞过用。”虽然具体的操作细节略有不同,但基本原理都是利用水的溶解和沉淀作用,对人尿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和纯化。
水炼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高温条件,能够较好地保留人尿中的一些热敏性成分。然而,由于水炼法主要依赖自然沉淀和过滤,难以完全去除杂质,可能会影响秋石的纯度和质量。
22 火炼法
火炼法是秋石制备的另一种重要方法,相较于水炼法,火炼法的操作更为复杂,对温度和火候的控制要求也更高。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秋石,以童便入锅,桑柴火熬干,入阳城罐内,盐泥封固,铁盏盖口,用炭火煅红,冷定取出,研末。每服一钱,空心酒下。”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火炼法的主要步骤包括将童便放入锅中,用桑柴火熬干,然后将干燥的物质放入阳城罐内,用盐泥封固罐口,再用铁盏盖住罐口,最后用炭火煅烧至罐身通红,待冷却后取出,研成粉末。在这个过程中,桑柴火的使用、盐泥的封固以及炭火的煅烧温度和时间等因素都对秋石的质量和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火炼法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高温煅烧去除杂质,提高秋石的纯度,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活性成分,从而增强秋石的药效。然而,火炼法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操作过程复杂,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且在高温煅烧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一些有效成分的分解和损失。
三、秋石名称由来
31 秋季采集原料
秋石名称的由来与秋季采集原料密切相关。在古代,人们认为秋季气候凉爽,人体的新陈代谢相对稳定,此时采集的人尿或童便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更为丰富和纯净。如《本草纲目》中提到:“秋石,须于八月取童子小便,每缸入石膏末七钱,桑条搅之,澄定倾去清液,如此二三次,乃入秋露水一桶,搅澄,又倾去清液,如此二三次,取底层白垽,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