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谨奏,伏睹乾象,今岁戊申之冬,太白犯舆鬼,其应在雪。京畿恐罹白眚,伏乞敕司农预储刍粮,缮修廨署。”
今日冬天长安城与周围恐有雪灾,这确实不是小事。
但在梅相看来,雪灾这种事情今日说、明日说都无所谓。
天下总有人要死的,又何必如此在乎。
主要是现在提及,能够再挫一挫李老的威风。
毕竟有人现在可是难受的话都说不出来了呢。
一听是雪灾,女帝眉头一皱,重视了起来,
“事体实亟,诸卿可有良策?”
一时间梅党朝臣都活跃了起来,纷纷讲道,
“常平仓与义仓的储粮应有余。”
“臣以为薪炭恐不足。”
(薪炭:当时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燃料,木柴(这个叫做薪)、木炭(这个叫做炭)。)
“不如请工部疏浚长安城内外沟渠,防止积雪融化后引发内涝。再加固诸百姓屋顶,避免积雪压垮。”
“靠朝廷一己之力恐难处理雪患,圣皇何不发布警示,动员民间储粮备柴?”
动用民间力量,这让女帝有些心动。
毕竟只靠朝廷安抚,难免杯水车薪。
可自有算盘的梅相岂会把到手的利益相让?
他赶忙上前,打断了女帝的施法,满脸唏嘘道,
“万万不可啊。
发布警示使愚民惶恐,如若他们疯抢粮食引发祸乱,又该如何是好?
届时民匪作乱,我们又当如何?
臣以为,便寻旧例,在长安城外置粥铺,施粥施药,以此解流民之患。
同时命各大寺庙,在雪灾时开放斋舍收容灾民。
各路士族、豪绅捐助。
朝廷开放粮仓,为民众分发粮食、薪炭、衣物,如此便可解雪灾之忧。”
女帝点了点头,认可了梅相所说的策略。
“此等大事不容耽搁,速速执行。
历俊,你待开春以后再出发罢。”
“臣等遵旨。”
如此,朝会便散了。
散了朝会,李老回到家进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