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和亲来朔丹,对他们来说到底有多么大的利益可言。
草原人迟钝却也自负,位于权力中心的他们对大唐有向往、有尊敬、但也有蔑视。
他们觉得大唐人不过是身处有利的环境,若他们有这些,只会比大唐人要更厉害。
毕力格深知自己同胞的秉性。
唯利是图,却心胸狭隘、目光短浅。
他在路上的时候,将他所知道的,一一汇报给了长生天。
长生天果然不愧是最威武的天神,他的回应直指要害、颇有道理和学问,甚至还顾忌着他的心情、还宽慰他。
呜呜,他毕力格要用一生去守护这最好的长生天。
长生天说,这是人性,人之常情,不必因同胞如此而感到愧疚,都是群愚人罢了。
这也不是草原人的天性,如上头所说,这是人性的一种,这叫‘补偿性优越感’。
草原贵族通过贬低唐朝人的实际能力,来补偿自身在物质文明上的落差,这种防御机制是草原人维持群体自尊的唯一办法,符合人性中通过外群体贬损强化内群体认同的机制。
大唐虽好,朔丹汗国也不能亡国,更不能放任自己的子民流失,日子总还是要过的。
便是在这样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草原贵族与绝大部分草原人表现出对唐朝文明向往与蔑视的双重态度其实也就不矛盾了。
这也是人的思考惯性。
草原贵族对唐朝制度、领袖的尊敬是工具性认同,对普通民众的蔑视是情感性排斥,如此两者形成认知失调,只能通过‘一切都是地理问题’合理化归因来维持心理平衡。
人都是一个头、两只手脚的,所思所想必有相似之处。
如此,便可举一反三。
将草原贵族、大唐人,这两者做任何事物的替换,套用在别的事情上,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去服务。
这是上位者的手段,自己也要学着点,以后用得上。
‘以后……’
听到这个词,毕力格当场泪腺丰富了起来。
长生天没有把他当做用完了就能扔的东西。
此刻回想起这件事,毕力格不自觉的又想到方才汗王对他的蔑视,简直让一百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