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人的一生应该怎么活 > 第105章 端午节---儒释道(1/4)
    端午,这一承载着千年华夏文明的传统节日,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不仅以赛龙舟、包粽子等民俗活动为世人熟知,更在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浸润下,被赋予了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儒释道三家从各自的哲学体系出发,对端午节有着独特的理解,其理念深刻影响着端午节的意义阐释与传承发展,共同构筑起这一节日深厚的文化根基。

    一、儒家:伦理教化与家国情怀的彰显

    (一)“礼”序端午,传承家族伦理

    儒家思想以“礼”为核心,强调社会秩序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在端午节,诸多习俗皆遵循着儒家的礼仪规范,成为传承家族伦理的重要契机。

    以家庭为单位的包粽子活动,便是儒家“礼”文化的生动体现。从准备食材到包裹成型,家庭成员分工协作,长幼有序。这一过程不仅是美食的制作,更是家族传承的仪式。长辈传授包粽技巧,晚辈悉心学习,在言传身教中,家族的传统与价值观得以延续。正如《论语·学而》中所言:“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通过端午节家庭活动的仪式感,强化了晚辈对长辈的敬重、家庭成员间的关爱,进而维系整个家族的和睦稳定。

    此外,端午时节悬挂菖蒲、艾草等习俗,也蕴含着儒家对家庭安康的重视。菖蒲形如宝剑,艾草气味芬芳,人们将其挂于门前,寓意驱邪避灾,守护家庭。这一行为背后,是儒家对家人生命健康的关怀,体现了对家庭责任的担当。

    (二)“义”在端午,弘扬家国情怀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与儒家倡导的“义”紧密相连。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以其忠君爱国的高尚品德和以身殉国的悲壮之举,成为儒家“义”的典范。

    儒家强调“义以为上”,认为在面对国家大义与个人利益的抉择时,应舍生取义。屈原一生心系楚国,虽遭奸佞排挤、流放荒野,但始终坚守对国家的忠诚。当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他深感报国无门,毅然投江自尽。他的行为诠释了儒家所倡导的“义”,即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与奉献。

    每逢端午,人们以赛龙舟、吃粽子等方式纪念屈原,正是对儒家“义”的传承与弘扬。赛龙舟时,众人齐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