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1岁时,孩子对爸爸的感情也在逐渐建立。虽然爸爸在这个阶段可能不是主要的照顾者,但爸爸与孩子的互动,如抱着孩子玩耍、逗孩子笑等,也会让孩子对爸爸产生亲近感。不过,相比之下,孩子对妈妈的感情更为强烈和直接,因为妈妈在生理上与孩子的联系更为紧密。
(二)1 - 3岁:感情的深化与分化
1对妈妈的感情深化:在1 - 3岁期间,孩子与妈妈的感情进一步深化。妈妈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如教导孩子说话、走路等,让孩子对妈妈充满了信任和爱。孩子会把妈妈视为自己最亲近的人,愿意和妈妈分享自己的小秘密,比如自己发现的一个小玩具或者看到的有趣的事情。
2对爸爸感情的分化发展:随着孩子对爸爸参与生活的体验增加,他们对爸爸的感情也在分化发展。爸爸的一些独特行为,如带孩子做运动或者修理东西等,会让孩子对爸爸产生敬佩之情。孩子开始意识到爸爸和妈妈的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会丰富孩子对爸爸的感情,既有亲情的温暖,又有对爸爸能力的崇拜。
(三)3 - 6岁:感情的丰富与矛盾
1丰富的感情内涵:在3 - 6岁时,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内涵变得更加丰富。他们对妈妈除了有亲密的依赖感,还可能会因为妈妈的一些限制而产生不满。比如妈妈不让孩子吃太多糖果时,孩子可能会有点生气。对爸爸也是如此,既会因为爸爸陪自己玩游戏而开心,也可能会因为爸爸批评自己而难过。
2矛盾的感情体验:这个阶段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充满了矛盾。他们在渴望独立和依赖父母之间徘徊,这种矛盾也体现在感情上。他们可能一会儿觉得爸爸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一会儿又因为一点小事而觉得爸爸妈妈不好。例如,当父母满足孩子的愿望时,孩子会表现出极大的喜爱;但当父母拒绝孩子的要求时,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愤怒或者伤心。
(四)6 - 8岁:感情的成熟与转型
1感情的成熟:到了6 - 8岁,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变得更加成熟。他们开始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待一些问题。比如,当父母因为工作忙而不能陪自己时,孩子可能会表示理解,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哭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