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和保护,从而对爸爸产生一定的依赖。
(三)3 - 6岁:依赖与独立的冲突期
1对父母依赖的变化:在3 - 6岁这个阶段,孩子一方面仍然依赖父母,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情感支持、物质满足和生活指导。但另一方面,他们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想要尝试自己做一些事情。例如,孩子可能会想要自己穿衣、洗脸,但又可能因为做不好而感到沮丧,这时他们会在依赖父母帮忙和坚持自己尝试之间产生冲突。
2父母角色的重新认知:孩子在这个阶段对父母的角色有了新的认知。他们开始理解父母的一些要求和规则,但同时也会对父母的某些限制产生不满。他们可能会比较父母对自己和对其他小朋友的不同态度,并且会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调整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比如,如果孩子觉得妈妈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格,可能会在某些时候更倾向于向爸爸寻求帮助。
(四)6 - 8岁:相对独立期
1独立性增强:到了6 - 8岁,孩子的独立性明显增强。他们在很多方面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如完成作业、整理书包等。他们开始更多地从同龄人那里寻求支持和认可,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完全依赖父母。例如,在学校里,他们会与小伙伴们一起讨论问题、解决困难,而不是第一时间找父母帮忙。
2对父母依赖的转变:虽然独立性增强,但并不意味着孩子完全不需要父母。他们在情感上仍然依赖父母,只是这种依赖更多地体现在深层次的情感需求上,如遇到重大挫折或者面临心理压力时,他们还是会向父母倾诉,寻求安慰和建议。同时,他们对父母的依赖也从单纯的生活照顾和情感安慰,开始向价值观引导、人生规划等更高层次的需求转变。
二、孩子出生到8岁对爸爸、妈妈的感情变化
(一)0 - 1岁:原始的亲密感
1对妈妈的感情:婴儿出生后,与妈妈有着天然的亲密感。妈妈的子宫是婴儿最初的生存环境,出生后,妈妈的母乳喂养、肌肤相亲等进一步加深了这种亲密感。婴儿会对妈妈的声音、面孔有着特殊的识别能力,妈妈的存在能够给婴儿带来极大的安全感。这种感情是基于生理和生存需求的原始情感联系。
2对爸爸的感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