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的品德教育课程中,会融入这些儒家道德观念的现代解读。如通过绘本阅读、角色扮演等活动,让三岁幼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道德教育。
2经典教育的新形式:现代儒家经典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诵读。虽然经典诵读仍然存在,但更多的是采用趣味化、互动式的方式。例如,将《论语》中的故事改编成动画短片,让三岁幼童观看。动画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简单的情节,能够吸引幼童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容易理解经典中的道理。此外,还有一些儒家经典亲子阅读活动,家长和幼童一起阅读经典,并进行简单的讲解和讨论,这样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让幼童更好地接受儒家经典中的思想。
3适应现代社会关系的教育:现代社会结构与古代有很大不同,儒家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教育也在适应这种变化。在家庭方面,虽然仍然强调家庭的重要性,但更加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对于三岁幼童,会教育他们在家庭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尊重家人的意见。在社会关系方面,幼童被教导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幼童学会与小伙伴们分享玩具、共同完成任务等,这也是儒家社会关系教育在现代社会的一种体现。
二、道家对三岁幼童开蒙教育的观点及思想
(一)古代道家的观点及思想
1顺应自然的教育理念:古代道家主张教育应顺应自然规律,对于三岁幼童的开蒙教育也不例外。道家认为,幼童本身具有自然的天性,不应该被过多的人为规范所束缚。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在幼童教育中体现为让幼童自由发展。例如,不会过早地对幼童进行严格的礼仪训练,而是让幼童在自然的环境中玩耍、探索。幼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视为自然天性的一部分,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2追求质朴纯真的品德培养:道家追求质朴纯真的品德境界,对于幼童的品德教育也围绕这一目标。道家认为,幼童的本真状态是最可贵的,应该尽量保持。与儒家强调社会规范下的道德不同,道家的品德教育更多的是引导幼童回归到自然的、纯真的状态。例如,教导幼童不要被功名利禄所迷惑,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纯真。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