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外甥心急?我先替他打江山 > 第236章(1/2)
    朱元璋涨红着脸反驳。

    “百姓不是吗?他们可都称您为君父!”

    蓝太平面带嘲讽的反问他。

    不管朱元璋脸色如何难看,蓝太平继续说,“太上皇总是自诩起于淮右布衣,通晓民间疾苦。”

    “那您为何还要大明立朝后,实行定死的户籍制度?”

    “您别忘了,您的父母就是因为前元给划定的金户这个户籍,才逃到凤阳这里的。”

    蓝太平讲的是朱元璋爹妈在元朝时被定为金户,也就是干淘金活的人。

    他们家需要每年上交一定的金子作为赋税,但实际情况是他们最早的居住地压根没有金矿。

    况且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别说金子了,那就是银子也没有几两啊。

    无奈,他的父母只好举家搬迁逃亡。

    那过去搬家可是丢掉一多半家产的,你家的房子和你家的田地都是带不走的。

    还有那些锅碗瓢盆的家伙什,半路上丢的坏的也是一笔开支。

    到了新地方都要重新置办,对于一个常年吃不饱饭的家庭来说这将何其艰难。

    所以,搬一次家基本都要吃不上饭了。

    这也是为何,朱元璋爹妈和哥哥早早就死了。

    那是纯纯饿死的。

    所以说定死了的户籍制度,对老百姓来说非常不友善的。

    比如在大明,你是军户那么世世代代都是军户。

    一辈子只能当兵役,不能科考也不能转行干别的。

    但是过去当兵那是非常之苦的,你需要走上千里路去屯田处服役。

    古时候用两条腿走上千里路是什么概念?

    到了地方可能会水土不服,可能会气候不适应等等。

    而且朝廷分给你的屯田,很多都被军官或者地方官兼并了。

    但是你还的在这块地上干活,成了军官的佃户了。

    但是朝廷却不管,哪怕有再多的不公,只要你是军户那么你家世世代代都只能是军户。

    这就让人一辈子看不到希望,所以大明的百姓整体来说生活依旧非常艰苦。

    面对蓝太平毫不留情面的揭老底,朱元璋气的脸色都开始发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