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灶户在盐场生产的盐,除了一部分用来缴盐税外,剩余的盐也需要卖给转运盐使司。
这剩余的盐分为两类,一类是“正盐”。
正盐是都转运盐使司给你规定的,每年必须要煎出盐的量。
一般正盐会以每引六钱银子的价格收,不过都是用粟米抵。
除去缴税和正盐,灶户剩余的盐叫“余盐”。
这些余盐,都转运盐使司会给予相对高的价格回收。折合白银差不多八钱银子一引盐。
这也是为了鼓励灶户多产盐,但愿望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很多时候,灶户的余盐会被都转运使司的人克扣。该给的折价粮食不够,还在收盐的秤上做手脚。
这些收上来的余盐,会被以一两银子的价格转卖给贩卖私盐的人。
这其中最大的私盐贩子,就是以李景隆兄弟俩牵头的,涉及淮西和江浙集团的组织。
这里面不但包含朝堂上公侯大臣,还涉及到各地士绅和财商。
但是,他们现在全被武威侯一脚踢开。
蓝太平的人生信条就是,谁敢挡我的富贵路,那我一定要他死。
他之所以敢把一引盐的价格翻十倍,除了他知道现在草原上很缺盐外。
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敢保证现在除了从他这能买到盐外,从其他地方别想买到一粒盐。
“武威侯大人,您这也太心黑了。以前李将军在的时候,也才是五两银子一引而已。”
鞑靼的使者激动的说道。
“哼,你可以去地府找他买。”
蓝太平冷哼一声说。
“什么意思?去地府找他?”
“就是字面意思。”
蓝太平寒声说道。
有一名鞑靼商人附耳对使者说道,“李景隆兄弟已经被诛杀,据说在流放途中被人杀了全家。”
这名商人是从伍用那里得来的消息,他们曾经做过交易。
鞑靼使者面色微变,他看了眼蓝太平,感受到对方眼中的杀意。
他立刻换了个话题,“我觉得马上就要过年了,这个价格贵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