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保持完整形态,如此既能充分释放出清甜的汁水,又不失美观大方的卖相。
接着便是调味环节,家里通常是简单粗暴地把蒜、醋、盐随意一拌了事,这儿的做法却精细考究得很。得先将大蒜捣成细腻如泥的状态,只为取其浓郁醇厚的蒜香;特制的香醋,酸中带着丝丝柔意,严格按照精确比例徐徐淋入,再撒上少许白糖提鲜、味精增味,最后淋上一圈香气四溢的芝麻香油,瞬间满室生香。搅拌时更是手法轻柔细腻,如同呵护珍宝一般,确保每一块黄瓜都能均匀地裹满美味料汁。
我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观摩学习,初次上手时,紧张得双手都微微颤抖,不是拍黄瓜时用力过猛,把黄瓜拍得碎烂不堪,就是料汁调得比例失调,味道怪异。廖师傅在旁不厌其烦地耐心纠正,我也毫不气馁,一遍又一遍地尝试,额头布满汗珠也浑然不觉。终于,一盘色泽翠绿欲滴、香气扑鼻诱人、口感爽脆清甜的拍黄瓜新鲜出炉,望着它,那一刻,我的内心被满满的成就感充斥,也成功迈出了冷菜学习道路上坚实有力的第一步。
没办法,毕竟太好的原料价格不菲,我生怕自己一时失手浪费了,只能从简单食材开始,稳扎稳打,一步步积累宝贵经验。就拿这拍黄瓜来说,虽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暗藏大学问。反复练习数遍之后,我终于做出了几盘能够端上餐桌、供客人品鉴的成品,自信心也随之水涨船高,悄然提升了些许。
有了这次小成功作为坚实的铺垫,我开始大胆尝试更复杂一丁点的食材,凉拌豆芽便是我的下一个“试验品”。豆芽这食材娇气得很,易熟也易出水,焯水时间必须精准到秒,时间长了,豆芽软塌塌的,毫无嚼劲,时间短了,又会残留恼人的豆腥味。调味时,得在传统的醋、盐、蒜基础上,巧妙地添入辣椒油与生抽,让豆芽既有清爽宜人的口感,又能拥有丰富多元的滋味。
每次完成一道新菜品,我都会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请廖师傅点评。他总能目光如炬,精准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从食材处理时那些不易察觉的细微瑕疵,到摆盘呈现给客人的视觉效果优劣,无一遗漏。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多种简单食材的冷菜制作精髓。虽说暂时还无缘接触那些高档食材、精细菜品,但我心底明白,扎实稳固的基础是迈向更高阶厨艺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