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全力探寻政策变动背后的深层缘由。
很快,他便了解到,此番政策变动实则是朝中几大势力激烈博弈的结果。有一部分保守派,目光短浅,固执地认为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势必会如汹涌潮水般冲击本土产业,致使本土工坊、商户经营维艰,田园荒芜,失业率攀升,故而欲以强硬手段加以限制;而另一阵营的革新派官员,却能高瞻远瞩,他们敏锐洞察到海外贸易蕴含的巨大潜力,知晓这不仅能为朝廷带来丰厚赋税,充盈国库,还能促进文化交流、技术革新,因而力主适度开放,以谋长远发展。
顾世风将这些详情毫无保留地告知乔挽柔后,两人目光交汇,瞬间达成默契,决定双管齐下,背水一战。
乔挽柔展现出非凡的领导力与号召力,迅速联合其他志同道合、同样受政策变动影响的商贾,众人齐心协力,字斟句酌,上书朝廷。
在那洋洋洒洒的陈情书中,他们以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陈明海外贸易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诸多益处,从税收增长、民生改善到文化交融,一一列举,情真意切,期望能打动上位者之心;顾世风则凭借着在官场的人脉根基,频繁穿梭于各衙门府邸之间,联络那些革新派官员,与他们促膝长谈,晓以利害,争取他们在朝堂之上发声支持,力求为顾家乃至整个京城商界的海外拓展之路清扫重重障碍。
在这段为了共同应对危机而携手拼搏的日子里,乔挽柔与顾世风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彼此间的情谊仿若春日里茁壮成长的幼苗,愈发深厚茁壮。
顾世风对乔挽柔的关怀体贴,细致入微到了极致。
在生意场上,每遇关键决策,他总能凭借自己对官场规则、形势的了解,为乔挽柔出谋划策,分析利弊,指明方向;而在生活琐碎之处,他同样关怀备至。
每有商队准备远行,无论寒风凛冽还是细雨绵绵,他必定提前亲自为乔挽柔备好暖手炉,炉中的炭火被他精心挑选,确保能长时间散发热量,让乔挽柔的双手在冬日的旅途中始终温暖;遇上阴雨天,他又会早早将雨具备好,细致检查是否有破损,生怕她在路上遭遇丝毫风雨侵袭,有半分不适。
乔挽柔在这般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心底对顾世风亦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依赖。
平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