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酷烈的朝庭法度,不是应该用在十恶不赦的乱臣贼子身上吗?
帝王之权是公器,岂能以一人之好恶,随意使用,皇帝自己都不守规矩,又怎么能要求臣子们不逾矩?皇帝自己残忍噬杀,却要求臣子们忠君爱国,岂能得乎。
对一个维护法统的忠臣,用上这样残忍的刑法,着实有些过了。方孝儒就算再错,也断没有诛十族的罪名。
朱棣一向以李世民自比,可他比李世民差远了。方孝儒的头再铁,却也硬不过魏征,李世民是怎么做的,面对魏征的痛斥,李世民没有动怒,反而让人开释了魏征,以家国大义责之。
硬生生的让魏征做了贞观一朝的忠臣,临了还绘像悬于凌烟阁,排在二十四功臣的第四位。在李靖、房玄龄这些名臣和秦琼、尉迟恭、侯君集这些秦王府旧将和玄武门功臣之前。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李世民认为,魏征之功,超过秦王府旧将;魏征之德,也在李靖和房玄龄这些治世能臣之上。
君臣二人相得益彰的名声留传千古,人人称颂。
朱棣原本也有这样的机会,方孝儒就是明朝的魏征,只要能收服他,大明的文臣,就会倒向朱棣,认可他。
可朱棣选择的是怒而杀之,诛其十族。
要知道,像方孝儒这样的铮铮铁骨,不单单是建文朝的忠臣,更是大明的脊梁,甚至他的行为,已经超越了自身的立场和学派,成为整个汉民族一抹亮丽的色彩。
方孝儒的行为,虽然比不了宋朝的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却也值得称道。
朱棣砍其头胪,诛其十族的同时,也亲手打断了渎书人的根骨。让他们倍感屈辱的同时,也丢掉了名声和气节,变成有奶便是娘的蝇营狗苟之徒。
这不仅仅是一代渎书人的损失,更是大明朝,乃至整个民族的损失。
这种无形的损失,不亚于宋高宗冤杀了岳飞,让整个神州大地为之悲痛,死在自己人手中,最为憋屈和心痛。
明末的开门揖盗,恐怕也有朱棣的一份功劳。
其实,在李言看来,朱棣武略虽强,这文韬也着实弱了些。靖难大军攻入应天府,朱允炆自焚的那一刻,天下就已经变了。建文朝的臣子,也就是永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