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难道告诉世人,河北那么多的城池都形同虚设,士卒们为了贪图土地,甚至暗中纵容突厥人,不做抵抗,放突厥人入城?不可能的。
这是人们心照不宣却无法说出口的秘密,因为一旦把这些放在明面上,那朝庭就要讨论。
百姓为什么会帮助突厥人,而反对自己?
甚至会因此掀起一波反思潮,一些朝中有识之士更会置疑世族无节制的对土地兼并,必然带来朝庭根基的空心化,使得民心向背发生逆转。在此压力之下,很可能会对此时行纠正。
就连世族中也会有人站出来,毕竟江山社稷的稳定,才是他们维护自家利益的根本保证。由其是那些大唐王朝的实际控股股东,自然不会坐视朝庭被掏空。
这个时代拥有远见卓识的人才,基本上都在世家大族中。
若是真的因为土地问题动摇到朝庭的根基,众人就会针对这种状况商量出一些改良性的政策。比如分析一下土地在世族和百姓之间的分配,保证多少比例。
即可以满足世族的需要,又能确保百姓最低的生存保障,把失控的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这样无疑会造成世族豪门们的损失。
其实这一点儿,李言现在就可以办到。
世家大族和朝堂中的有识之士,也都知道土地是有限的,无止境的兼并必然会导致自取灭亡。只是土地的归属变化是相对缓慢无形的,你不占别人也要占。
这个过程可能拉长到几十上百年,直到心中有数的祖辈们一个个逝去,新一代的人不断上位,这种‘有数’,也会慢慢遗忘,最后撤底失去对全局的把控。
大唐前期的世族实力明明更强,为什么就能稳住大局,打造盛世;后世为什么不可以了?
就是因为从魏周齐隋走过来的世族们,选择了待在幕后,掌握所有权,而交出管理权。他们知道,再进一步,看似君临天下,实则是灭亡,所以选择退后一步,留下余地,永保优势。
而一代代的传承后,他们的子孙后代辈辈接力,已经忘记了祖先为什么不‘化家为国了’。不再控制自己的欲望,能吃多少就吃多到,能做多绝就做多绝。
于是盛极而衰,出了黄巢这么一个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