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河东道一路南下,进入南部的邢州一带。齐王和两位国公会在齐州历城,等待我们的消息,如何用兵,还要看他们的意思了。”
确定了接下的行军路程,大军稍微休息了一阵,随后日夜兼程的南下。
李佑和程咬金、李绩三人出了潼关,在洛阳稍做停留,马不停蹄的顺着黄河北上,一路过阳武、白马、濮阳、范县、阳谷等城,在八天后,到达到了齐地的济州城。
他们此行只带了五千人马,都是皇帝直属的北衙禁军的骑兵,由右屯卫亲府中朗将薛仁贵亲自率领,负责保护李佑。
出征仪式上的数万大军,不过是从十六卫中调过来,临时充一下场面,以宣扬大唐的赫赫军威,鼓舞人心。待仪式完成后出了城,那些人就回各自的营地。
大唐在河北道的北西南三个方向,聚集了五十万步卒,又有精悍的二十万陇西铁骑,山东那边也并不缺兵力。
薛仁贵在贞观三年的时候,已经被李言托付给程咬金带去了定襄,有过一段时间的并肩做战。那时候程咬金为了示好李言,对薛仁贵不错,很是用心教导了一阵。
在定襄大战中,给了薛仁贵很多历练的机会。
在打败颉利后,程咬金被调回长安,后来去了河西,而丰州前线由李绩负责。没了李言的干涉,薛仁贵认为将军就要在沙场上建功立业,又追随李绩待了几年。
直到后来大唐和突厥关系缓合,两方经略西域,薛仁贵才被调回来,又去了高原历练,还是跟在程咬金麾下。
程咬金对这个一手培养出来的小将,也是格外的喜爱。
这十多年军伍下来,薛仁贵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将军了,在军中也是很有名气。在李言失踪的十六年里,薛仁贵也被程咬金吸纳进了秦王府旧将的那个圈子,作为后备力量培养。
两人之间的关系处的不错,后来李言不在长安,程咬金也并没有再参和皇子们的争斗,待李言回京继位后,对程咬金也是多加笼络。
薛仁贵就处在皇帝和功勋老将之间,就好像程咬金横跨皇帝和世族两大权力圈子一样,在两边都吃得开。
在薛仁贵的眼中,程咬金那是妥妥的自己人。
至于皇帝和世族、武将和皇权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