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内卷
隐藏在施罗叠外表下的李言分身深深的叹了口气,他知道,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人心都是贪婪的,仅仅靠教育、说服和讲道理是没用的。不管是贵族还是庶民,但凡有机会,人们就会拼命的吞噬一切自己可以得到的好处,而不会松口,这就是人性。
想要让他们约束一下自己,只有靠外力,只有靠敌人。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国家举世无敌的时候,就是他衰亡的开始。历史上的朝代数次从盛而衰,都在于没有敌人,强大到无可匹敌的时候。
或者说,当他们认为没有敌人的时候,反而会更快的灭亡。
朱元璋把能给朱允炆带来威胁的力量全都铲除了,守住留下的江山了吗?
没有,朱允炆死得更快了,连四年都没能撑过去。
朱元璋什么都留给孙儿了,唯一没有留的就是敌人,结果自己的儿子反而成了孙子最大的敌人。
大唐的长治久安,也不能只依赖某一个英明的君主。开国时有李世民,接下来的几百年王朝,不可能代代都是李世民。李言也无法确保李象,或者自己的子孙后代都是英主。
与其把希望寄托虚无飘渺的侥幸身上,不如把一切都交给规则。
突厥汗国的存在,既是大唐帝国的威胁,也是鞭策大唐不断进取的动力。
封建王朝的稳固,极为依赖土地,不管是维护整个官员体系的正常运转,还是几百万军队的日常供养,一切的根源,都集中在土地上。一旦失去土地,再强盛的王朝也会瞬间崩溃。
可以说,土地兼并的程度,就是王朝灭亡的程度,非人力能更改。
王朝初期,大量土地释放,百姓安居乐业,大量的税收也能建更高大的城池,养更多守护国家的军队;到了中期,土地流向权贵,朝庭负担加重,税收减少。
到了末期,八九成土地不再交税。
仅剩的一两成土地,即要养活众多的百姓,还要负担整个国家的开支,如何能够支撑下去?到了这个时候,危局已非人力能挽救,除了改朝换代,别无他法。
现在的大唐,就在进入土地快速的集中期。原本的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