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章 蓟县城破
土地问题才是大唐为什么武力强横无匹,却在最顶峰的时候骤然崩溃的原因。李世民、李治、武则天三代帝王,一直都在打压世族,甚至扩大科举稀释世族官员在朝中的力量。
可终究没有从土地这个根本上入手,表面的一片繁华却无法掩饰其核心的溃烂。
李隆基不是昏庸之辈,大唐从极盛到极衰,出现的极为突兀。在世人的眼里,这两种状态之间,应该相差上百年,至少要经历好几代君王之后的事情,却出现在同一人身上。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科举治标不治本。
为什么这三朝帝王,可以堂而遑之的进行科举?
就是因为科举是表,土地是本,没有动到世族的核心利益,他们乐得见皇帝在那里跳来跳去。在三朝帝王接连将科举推广,朝堂上越来越多的寒门庶子登上舞台的同时,是土地在加快的流向少数人手中。
世族人才繁多,在经过了杨广时期后,他们已经完全把科举搞透了,对于科举能发挥的作用,也不再那么恐惧了。是以他们退了一步,把科举这个效用有限的阵地,让给了皇族。
而他们只抓土地,只要土地在手,就有了无尽财源和人口,自然能养无数的暴力机器,各大世族就成了有实无名的国中之国。
于是大唐就逞现出了一种诡异的盛世。
上层畸形繁荣之下,是自耕农的大量破产,他们的土地也在不断减少。没有了土地,朝庭就无法维持府兵制,更收不上税,皇帝只有把地方防御的重任打包给将领们。
于是诞生出了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节度使,久而久之,藩镇做大,看似强大的国家在一瞬间就崩溃了。
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土地的问题。
可想解释这个问题,地方上一直侵吞土地的世家豪族就绕不过去,这是大唐本身无法解决的。若皇帝敢向土地下手,就是在找死;若不向土地下手,就是在等死。
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以从苦难中走出来的贤君明主李隆基就开始摆烂了。他这个时候想必已经弄清了这个社会的根本核心,知道无论自己是勤奋努力还是放纵享乐,对大唐的影响都是有限的。
大唐的真正命脉,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