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章 吴王李恪上
“嗯?”
李言心中一震,岑文本前几天就向自己回报,因为这件事太过突兀和匪夷所思,李恪从来都没想过,所以对西征之事,犹豫不定,顾虑重重,需要时间思考。
他又去了几次,给李恪分析了利弊得失,面对不西去最好的结果就是就藩的大势。
李恪终于答应下来,不日就会前来承庆殿求见君上。
李言心里也一直惦记着这事儿,如今李恪前来,这件大事也算有了着落。实际上,李言有的是办法收拾李恪,就算不炮制冤案,马上要发生的突厥南侵事件。
也可以从容把他送上战场,借突厥人的手,解决掉这个隐患。
不同于李治,只是刚刚冒头,还收得回去。李恪只比李承乾小几个月份,一早就入了李世民的法眼,与李承乾争夺储位,从武德九年颉利兵临渭水就开始了。
那时候,封德彝借着战事,把年仅十岁的李承乾送到罗艺军中为质。
李恪更是毫不手软的找了程怀亮,岂图利用战乱,借罗艺手中的刀,除掉李承乾。
这些李言都记在心里。
再加这些年李言不在长安,李恪与魏王争锋,苦心经营,早已形成了一个遍布朝堂和军中的势力网,盘根错节,不容小觑,实力仅次于魏王李泰。
李泰被李世民以雷霆之势拿下,魏王党也被击的支离破碎。
在李言回京后,不少人都趁势投到了李言麾下。可吴王党却因为李恪的存在,依然保持着建制。李恪与其弟署王李愔成犄角之势,相互支援,对李言危胁极大。
让宁心宫里的杨妃娘娘,都有些不甘就此沉沦,开始想挺而走险了。
所以,李恪必须拿下,若是文的不行,就得用武力解决,结果都不会有任何差别。
程咬金的事情告诉了李言一个道理,喂不熟就是喂不熟,不管自己多礼贤下士,多以诚相待。在彼弱我强的时候,对方迫于形势,会做出一幅妥协的姿态。
可一旦形势逆转,对方有了足够的优势,就会毫不犹豫背弃自己。
面对权力,任何人都不会心软,更不会被往日情谊所羁绊。皇帝这个位置,更是只有心如铁石、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