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迈过儿子去立皇孙,基本不可能。
让海棠母子这么无名无份的住在东宫里,已经是他最大的让步了。在这样的形势下,李象和一个普通的皇孙也没什么区别,甚至因为自己父亲不在的缘故。
比之李恪、李泰的子嗣,更加不受待见。不是太子,却堂而惶之的住在东宫,这引起了不少人的嫉妒、不满和敌视。
海棠怕自己儿子受人欺负,平时也以教导的名义,把李象约束在东宫里,养成了李象老实内向、不善言辞的性格。当然,说得好听点,就是厚德仁义,与人为善。
说得不好听点儿,就是老实巴交、胆小懦弱。
如今李言回来,做了皇帝,李象也跟着水涨船高,重新回到了万众嘱目的地位,只是在成长期养成的性格和能力,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提升起来的。
若是其他皇子,瞬间就能领会皇帝的意图,手脚麻利的坐在御案前面,研磨添香,端茶倒水,打扇扑蚊,整理桌案,递送奏折,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可李象却傻傻的立在那里,不知该如何行事,房内没有其他人,李言又在低头看折子。李象左看看右看看,一时无比尴尬,额上的汗水都流出来了。
李言对此自然洞若观火,在心里暗叹了一声,这个儿子的资质实在算不好,比自己想的还要差上不少。
不过,这样的性格憨实的太子,却十分符合大唐的形势。
自己寿数长远,今年还不到三十,就算活到人们能接受的极限,百岁高龄,那还要坐七十年的龙椅。自己这个儿子今年十五,不一定能撑到八十五岁。
再说了,就算能活那么大,都八十了,再继位还有什么意义?
想到这里,李言心中也是一晒,后世胤礽曾仰天质问道,这天底下,岂有坐了四十年的太子。可实际上,胤礽生下来就是太子,十岁之前什么都不懂。
二十岁之前,风华正茂,正在成长中,不可能担负起一个国家的重任。
真正算起来,要从成年之后,胤礽最多只是做了二十年的储君,也不算特别长,二十岁之前的那二十年不能算的。
而眼前的李象,有可能做七十年的太子,李言想到这里,都为对方感到同情和怜悯。
若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