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太让人不安了。
匹夫无罪,怀壁其罪。
李恪这样的出身,有进无退,做不了皇帝,就是万劫不复,天下哪个皇帝容得了啊?
岑文本听到这里,已然是心中颤栗,不安到了极点儿,他没想到李恪的出身,竟然也能为他遭来如此大祸。
不过想想,也在情理之中。
李恪本身就血脉高贵,自身也是十分出色,身材挺拔,长相俊逸,武略超群,胆色出众,待人宽和,为人豪迈,身边聚集了一批像柴哲威那样的武将,其势并不算小。
再加上有宁心宫的杨妃娘娘在,一批有前朝背景的臣子,不自觉的团结在了李恪周围。
不过,也正是这些人,引起了关陇世族的警惕和防范。他们怕李恪上位后,重新拉起隋朝一帮旧臣,走上炀帝武力消除世族的后路,这才从一开始就扼断了李恪的争储之路。
岑文本久在中枢,他知道,其实李世民有打算立这位最像自己的皇子为储的。
可有些事情他也做不了主
一旦立了李恪,必然引起关陇贵族的剧烈反弹,导致新生的大唐陷入分蹦离析的下场。李世民以经过综合的审慎考量和小范围的征求意见,最终遗憾的放弃了李恪。
若说一般的皇子夺嫡,对手是其他皇子和帝王的话,李恪的夺嫡就是让人绝望的地狱极难度,他的对手是杨坚、杨广、李渊和李世民四代英明帝王也战胜不了的庞大世族群体。
看到岑文本冷汗直流,李言看了看案上的报告,毫不摭掩的说道:“这次刺杀事件,朕没有详查。不过,朕可以断定,其最终的目标一定就是李恪。”
“若是朕不加阻拦的话,要不了几个月。李恪就会以谋反的罪名,被押上断头台,谁也救不了他。”
“和他一块儿上刑场的,还会有一大批朝臣和家眷,长安誓必掀起一轮腥风血雨。”
说到这里,李言眼神烁烁的盯着岑文本的眼睛:“先生,你也是久在官场,深谙权力运行之道。你应该知道,这个过程可能很曲折,也不知道会牵连进多少人。”
“但政治斗争,万变不离其宗,最终的结果是不会变样的,你说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