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外甥的真实想法,然后再有的放矢。
若再这样冒失,说不定会和皇帝的关系越处越差,最后失去根本的立身之基。
想明白了一切的长孙无忌不再说话,并轻轻的触碰了一下站在身边的刘泊,随后两人都沉静了下来,不再发言。
当长孙无忌这个主力推手撤后,房玄龄再把当初在丰州城两国君主的合议一说,最后苦口婆心的分析到,堪比国库收入的财富固然诱人,攻打瀛州也不难。
可难的是要面对接下来在右贤王领导下的整个突厥的报复,大唐是否能抗得住,这才是瀛州问题的关键。
终于,在那种惨烈的后果面前,群臣们被巨大利益刺激的通红眼睛终于清明下来。大家垂首沉思,想想贞观十一年,突厥百万铁椅在丰州城外布阵。
那摭天蔽日的威摄,那翻江倒海的气势,还有那让人胆战心惊的恐惧杀意。
不少臣子身子一哆嗦,声音也小了下来。
眼看长孙无忌和刘泊不再咄咄逼人,退了下去,朝堂文武诸臣被倭地使者带来的激动和涟漪也慢慢平复下来,房玄龄和岑文本都下意识的松了口气。
他们心里都知道,虽然昨天是李承乾第一次朝会,可昨天毕竟在上朝的时候,李世民还在好好大明宫里,有那位天可汗的镇慑,整个长安就翻不起大浪。
而经过昨日一天,大家都知道,李世民以将死之躯,吊着一口气,基本上就是个活死人了。连托孤和遗言都交待过了,下意识的,在众人心中,李世民那一篇已经翻过去了。
今日,才算是李承乾登基后,第一次正式的朝会。
虽然不是初一十五的大朝,诸臣都知道,这种例行朝会,才真正的让人重视。
唐朝的议政朝会有三类,一是非常正式的大朝,一月两次,在京九品以上官员,均要参加,规模十分浩大。正因为牵涉的官员太多,所以大朝会一般都不议事,而是对外通报国朝大事。
主要精神是歌功颂德、展露天朝威仪、镇摄四方不臣。
第二类,是每日的例行朝会,五品以上官员参加,这种朝会一般都会切实的去处理政务和琐事,各部司衙门主官和十六卫府的武将,都可以就职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