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明显的就是李言一个气血方刚的年轻人,一朝得势,又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至尊之位,竟然不兴奋,不激动,也不亢奋,反而异常沉着冷静,行事十分稳妥。
稳的简直不像一个年轻人!
从一开始上朝就没有自己的主见,不管下面的臣子争论有多强烈,形势多一边倒,情绪也不受半分影响,从来都是虚心征询其他重臣的意见,从来不轻易决断。
长孙无忌瞳孔微缩,即感到震惊,又不可思忆,他仿佛从李言身上看到了李世民影子。
不
李世民也没有这么沉着,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深知李世民任侠豪义、快意恩仇,其性格是比较冲动的,不像李渊和李建成那么沉稳。
否则就不会在自己三言两语的煽动下,发起玄武门之变,又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全家。
其实真正威胁皇位的,也就李世民和李元吉两人。
他们一死,李世民登基,他们的子嗣自然轮为偏枝,根本就不用全部斩杀,或者不用那么急的全部杀掉。他们的存在,真正威胁的是长孙无忌和侯君集等这些近臣。
他们不敢报复李世民,肯定会借用宗室的名义,对付他们这些辅臣的。
长孙无忌怕兔死狗烹,这才劝服了尉迟恭和李世民除恶务尽。同时也让李世民把事做绝,没有了后路,只有依靠他们,才不会落到鸟尽弓藏的地步。
而后,两人君相依了十多年。
长孙无忌不但在朝中辅佐李世民,还私下替李世民办了很多私事脏事,他对李世民了若指掌,所以李世民对他稍有忌惮,他就借着妹妹的劝荐退出了朝堂。
他更知道李世民,甚至比他自己还了解他。
而现在坐在龙椅上的李承乾,却如渊停岳峙,古井不波。不管朝堂发生什么事情,臣子们如何进荐,他都不急不燥,从容应对,显得含蓄内敛,没有半点烟火。
只要臣子们没有形成意见,他决不轻易发表结论。
长孙无忌心里一沉,他知道,这样表面上显得十分没有主见,实际上却是避开了臣子们争权夺利的正面战场,不会卷入其中,自然也不会落下责任。
如此超然其上,久而久之,大家便不会再去针对他